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李倩伊:司法“快车道”上的速度与温情

  

 

新收829件,审案803件,结案率96.87%——这是兴庆法院速裁审判庭法官李倩伊今年以来的审判答卷。成绩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守:白天,她专注开庭审理案件;庭审一结束,便立即投入文书写作。在她的坚持下,80%的案件能够做到“当日审理、当日送达、当日报结”,以高效节奏回应着群众对司法效率的期待,用行动诠释着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审判有方:用方法提升质效

奔跑在审判一线的李倩伊,始终秉持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她借鉴邹碧华法官提出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认真梳理每起案件的争议焦点,拟定问题提纲,查阅法律依据与类案参考,确保审判思路清晰并全程记录留痕。这套系统方法让她的审判工作有章可循、精准高效。

“简单判决不隔日,复杂判决不隔周”是她的工作信条。每次庭审结束,她总是第一时间着手撰写判决文书,在保障审判质量的同时,也赢得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担任法官以来,她从未因司法作风或服务态度问题受到信访或投诉,这一纪录,是她对“司法为民”理念的真诚践行。

跨界赋能:以多元知识破难题

李倩伊的专业能力不仅限于法律领域。利用业余时间,她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这段跨界学习经历在审判中派上了用场。在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双方对税费计算争执不下,却都不愿承担数万元的司法鉴定费用。面对僵局,她主动运用财会知识,利用三个晚上的时间,仔细核对了200多张发票,逐一核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金额,最终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对税务处理结果均表示信服。被告公司的财务人员不禁向法定代表人感叹:“这位法官懂税务,判得明明白白。”这一案例,正是她跨界知识转化为司法能力的有力见证。

情法交融:于细微处见温度

“案件无小事,件件需研究”,是李倩伊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再小的案件,妥善处理当事人情绪都是关键所在。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是一位老人,驾驶未投保的摩托车撞伤行人。庭审中,老人情绪消极,反复表示“我没钱,你们执行我的低保吧”。原告因此不愿调解,案件陷入僵局。

面对困境,李倩伊没有轻易下判。她深知,判决易、执行难,若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纸判决也难以抚平创伤。她通过交警辗转联系上老人的子女,不厌其烦地沟通,既讲法理也谈人情,最终说服子女代父承担责任,赔偿伤者10万元。调解书出具后,她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履行期满后主动回访,确认赔偿款已如数到位,才真正安心。这一过程,生动诠释了她“案结事了”的司法理念。

普法入心:做群众的法治引路人

审判之外,李倩伊积极投身普法宣传,努力做辖区群众熟悉的“法治引路人”。她结合审判实践中常见问题,精心编写通俗易懂的普法材料,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专业的法律知识。她尤其擅长运用财务计算专长,为群众讲解交通事故赔偿、民间借贷利息、劳动合同补偿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

在她的普法课堂上,复杂的法条化作生活常理,专业的公式变成明白账目。这种贴近人心的普法方式,让法治观念悄然生根,也展现出新时代法官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李倩伊始终秉持“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理念,厚植为民情怀,锤炼担当铁肩。在她身上,专业精神与为民情怀相得益彰,高效办案与细致入微并行不悖。在司法为民的长路上,她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仁心为墨,书写着新时代法官的使命与风采。

 

撰稿:速裁审判庭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