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人生,不是在摸黑前行?人活着,自己发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10月14日,兴庆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孙锋走进宁夏女子监狱,用一句温暖而坚定的话语,为在场的未成年犯带来了一场以“过去与重生”为主题的法治课。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法宣讲,更是一场走进心灵的回访帮教,一次司法温情的生动延伸。
孙锋围绕“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观念因素”“重点法条与罪名解析”“典型案例剖析”以及“未来出路与自我救赎”四个部分展开讲解。他表示,刑事审判不应仅止于惩治犯罪,更应着眼于教育与挽救,真正实现“特殊预防”的功能。他还特别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已经犯罪的人再犯罪概率比一般人更高,鼓励在座青少年放下心理负担,积极面对改造,重塑人生。
在案例剖析环节,孙锋结合两起涉及未成年人强迫卖淫、抢劫、强奸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真实案件,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与社会危害,引导大家树立法治意识,明晰行为边界。
课程最后,他聚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前科消灭”的司法实践,鼓励他们保持善良本心,不抛弃、不放弃、不放纵,勇敢追求人生的更多可能。他用诚挚的语言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法律所给予的,不仅是惩戒,更是出路与希望。
课程在持久而真挚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不少学员眼含热泪,有人低头沉思,有人悄悄攥紧双手。那一刻,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触摸的温度;司法也不仅是庄严的判决,更是照亮未来的那束光。
“我们不仅在法庭上裁决是非,更要在课堂中播撒希望。”孙锋表示,法律的终极目的并非惩罚,而是引导人走向光明。要从“防”与“治”的关系出发,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通过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努力,帮助失足青少年重建生活信心,回归社会正轨。
未来,兴庆法院将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判后回访帮教工作,让司法关怀不止于审判,更延续于判后,真正助力每一个迷途少年重返社会、向阳而生。
撰稿:李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