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处理过程中,赔偿金额的计算一直是困扰当事人和司法工作者的难点。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兴庆法院交通巡回法庭紧扣群众司法需求,创新推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计算器”。该工具内置实时更新的赔偿标准数据库,覆盖全部法定赔偿项目,当事人仅需输入事故责任比例、年龄、医疗费用等基本信息,即可一键生成精准的赔偿数额。自2025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该计算器已在立案、调解、审判各环节产生连锁效应,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率、更可感知的方式落地。
立案窗口:从“心中没数”到“一目了然”
“您好,能帮我看一下赔偿金额该怎么算吗?”在兴庆法院交通巡回法庭,因车祸受伤的李先生拿着一叠厚厚的医疗票据,神情焦虑。这样的场景,交通法庭立案窗口干警杨秋莉屡见不鲜——当事人手握票据,却算不清自己的“权益账”。
而这一次,她有了新帮手。她微笑着引导李先生来到电脑前:“我们试试法院新研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计算器’。”输入事故责任比例、年龄、医疗费、误工时间等信息后,李先生轻点“一键计算”,屏幕立即清晰展示出赔偿总额及明细构成。
“原来法律规定是这样计算的,我心里有底了。”一直眉头紧锁的李先生豁然明了,随即参照测算结果逐项填写起诉状。
对许多普通群众而言,打官司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算不清账”。像李先生一样,不少当事人因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在起诉阶段就面临“诉状不会写”和“预期有偏差”的双重困境。这不仅拉长了案件周期,也加重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心理负担。
而速算器自动生成的赔偿明细,不仅引导当事人规范、完整地填写诉状,大幅降低文书撰写门槛,更帮助他们在起诉前就对案件结果形成合理预判,为后续审理打下清晰、规范的基础。
调解现场:从“各执一词”到“有据可依”
改变同样发生在调解环节。在一起争执不下的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中,调解员于在水眼见双方情绪激动、互不让步,果断提议:“既然大家对金额有分歧,我们就请‘第三方’来客观测算一下。”
他当众打开速算器,逐步输入相关数据。计算结果一出,原本僵持的氛围悄然缓和。原本态度强硬的被告率先松口:“刚才我太激动了,我们可以再协商。”原告见到对方让步,也表现出和解意愿。
在这里,速算器在调解中扮演了“公平秤”与“稳定器”的双重角色。其透明的计算逻辑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争议,增强了调解工作的针对性与公信力。许多案件在清晰的数据面前,当事人能够迅速认清利弊、缩小分歧,从而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
审判阶段:从“埋头计算”到“专注裁判”
速算器的积极效应还延伸至审判环节。交通法庭法官丁宝平对此感受深刻:“以往庭审中,大量时间耗费在复杂的赔偿计算上。现在只要基础事实确认,当庭就能用速算器得出结果。”
在一起涉及多人伤亡的复杂交通事故案中,他当庭使用速算器演示计算过程。看到系统实时生成的专业测算,原本心存疑虑的当事人当庭表示:“法院的计算这么透明,我们服。”
速算器的应用,将法官和助理从繁琐的数字核对中解放出来。法官助理可借助其快速校验诉讼请求、精准校对文书;法官则能在庭审中即时测算、锁定争议焦点,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案件事实查明与法律争议研判等核心事务中。
“我们研发这款工具的初衷,是让法律不再抽象,让维权不再困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从‘司法便民’到‘司法为民’的实质跨越。”兴庆法院速裁审判庭庭长贺晶婕表示。
接下来,兴庆法院将继续秉持“科技驱动、服务审判、司法为民”理念,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对“司法速算器”进行功能升级与优化,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司法服务质量与效率,真正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见。
撰稿:高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