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兴庆法院601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这盏灯,陪伴刘益辰走过了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法官助理、审判员,再到少年家事审判庭副庭长的十余年岁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早到晚退”的习惯,勤勉与好学,是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一盏灯:点亮制度之光,织就守护之网
2024年11月,刘益辰被任命为少年家事审判庭副庭长。随之而来的是案头半尺高的制度草案。几个月后,他和团队交出答卷——参与完成《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和婚姻家事审判白皮书》及三项少家审判工作实施细则的起草工作,为系统总结“兴庆经验”,提供清晰可行的少年家事审判“操作指南”贡献力量。
制度出台不是终点。除此之外,刘益辰还积极参与推动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深度融合,坚定地用法治守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工作原则,将普法对象从学生、家长延伸至教师,同时担任高校法律诊所指导老师,助力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让保护的力量向外生长、向未来延伸。
一颗心:倾听家长里短,缝合亲情裂缝
“我们办理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刘益辰常挂在嘴边,更落实在每一起案件中。
在一起离婚纠纷中,双方对子女抚养问题争执不下。他不仅细致释法,更引导父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都不愿看见孩子在法庭门缝后流泪。”一次次深入交谈,融合情理法的调解,终于使当事人从情绪对立走向彼此理解,原告最终主动撤诉。
他说,少年家事审判的关键不在于“判”,而在于“解”。他将调解贯穿案件始终:诉前联合调解老师,庭前反复沟通方案,庭后继续耐心释明。他常常在开庭后仍然留在法庭,只为与当事人“多说几句”,真正解开他们的“法结”与“心结”。
一束光:照亮案卷之外,书写未来之盼
自成为员额法官以来,他曾先后在速裁审判庭、少年家事审判庭工作,面对速裁案件“数量多、标的小”、家事案件“琐碎复杂”的特点,刘益辰总是能够快速胜任各项工作,办案数量始终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止步于低头办案,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提升业务水平能力上。
他注重裁判文书说理,善于从实践中提炼规则。其撰写的(2022)宁0104民初17952号民事判决书,荣获2023年度全市法院十佳裁判文书;多篇案例先后入选宁夏高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曾获评第三届体育(冰雪运动)法治保障学术交流会优秀案例奖项。这些凝聚思考的文字,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生动注脚,诠释着法治的深度与精度。
在他的工具书里,写满了案例编号和法律批注。他说,要不断学习典型案例、钻研法律精神——因为一个好的法官,既要通晓法条之“刻度”,也要体恤人心之“温度”。
那盏常亮的灯,是他俯首案头、钻研案件的执着,也是他倾听孩子心声、托举家庭未来的温柔。在少年家事审判这条长路上,刘益辰甘为一名持灯者,以法理为光,以仁心为焰,点亮一扇扇窗前的灯,照亮一个个家庭脚下的路。
撰稿:少年家事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