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兴星之火丨耿明明:青春奋斗正当时,执行路上守初心

  

 

青春是逐梦的赛场,而我的赛场,在每一份生效判决的兑现中,在每一次长途跋涉的奔波里,在每一位申请执行人望眼欲穿的期盼中。

“执行难”这三个字,是每一位执行干警每天必须面对的“必答题”。它的背后,是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更是对法律权威的无言考验。刚开始干执行时,一位老法官告诉我:“执行不是靠嗓门,是靠耐心、是靠‘磨’——磨案情、磨人心,磨到当事人心服口服。”那时我并不完全理解,总觉得执行就该雷厉风行、硬碰硬。直到我第一次独立办案,面对借故躲进洗手间的被执行人,我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坐在他家沙发上翻阅案卷,等着他自己走出来。我耐心地将法条揉碎讲清,把情理掰开说透,最终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那一刻我才明白,“磨”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实、把每一处关节都打通。

执行工作,少有惊天动地,更多是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持:是奔走于市民大厅、车管所、银行之间核实财产线索,是一通通电话沟通化解矛盾,是披星戴月奔赴现场,更是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人难找”“财难寻”“沟通难”“对抗执行”是常态,每一次“扑空”都伴随失落,每一次远行都写满艰辛。

在一起土地返还纠纷中,需要尽快完成交接,申请执行人才能不误农时。尽管被执行人表面上配合交接,却放话:“等法院的人走了,我还得把地拿回来。”申请执行人也情绪激动,扬言要求拘留对方。我意识到,双方积怨已深,若简单走程序“一还了之”,矛盾很可能再度爆发。执行工作的棘手,正藏在这些“表面配合、实则对抗”的细节里。而破解的方法,唯有“重复”——重复沟通、重复释法、重复寻找突破口。我多次往返于村委会和当事人家中,让双方倾吐积怨,用案例讲解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也劝他们念及乡里乡亲、长远相处。渐渐地,被执行人明白了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触犯法律;申请执行人也懂得了化解矛盾比争一时意气更为重要。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积怨在一次次耐心地“重复”中冰释。

这起案件,正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缩影。执行,就是与“棘手”相伴:可能是一次次上门寻人无果的“重复查找”,可能是一遍遍与拒执人之间的“重复沟通”,也可能是面对突发情况不断“重复调整”执行方案。但正是在这样的重复中,蕴藏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农民工拿到血汗钱,当企业收回被拖欠的款项,每一声“谢谢”,都让所有的奔波有了重量。这样的棘手之中,也正孕育着群众对法治的信任——他们相信,法律不只是白纸黑字,更是守护在身边的力量。

青春,闪耀在对初心的坚守之中。身处执行一线,诱惑与考验无处不在,有人请托“通融”,有人盼望“捷径”。但我始终清醒:心存敬畏,才能行稳致远;担当有为,方能不负事业。清正廉洁,是政法干警的立身之本、履职之要。每一次对原则的坚守,都是对“初心”的诠释。这样的坚守,或许会得罪人、受委屈,但青春的底色,本就该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执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最直接的“温度计”。从事执行工作八年来,我见过凌晨的银川街头,收到过深夜发来的致谢短信,也曾为看管被执行人彻夜未眠。这些时刻,累吗?确实累。但支撑我的,是那份“不能辜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青年干警,我愿继续话不多说、脚步踏实,让每一份判决都得到兑现,让每一次执行都传递正义。这是我在司法岗位上“奋斗正当时”的最好答卷,也是我对“守初心”最坚定的回应。

 

撰稿:耿明明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