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三同日记丨通西村的"豆"志昂扬

  

 

  

清晨的阳光洒在通西村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跟随着村干部的脚步,怀着探秘的心情前往闻名已久的通西老豆腐生产基地。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和市级非遗项目,这块"活招牌"让我们充满期待。

推开生产基地的大门,浓郁的豆香瞬间将我们包围。宽敞明亮的半自动化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节奏声与工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几位老师傅正在酸浆点制区专注地观察豆浆的变化,年轻工人们则熟练地操作着现代化的压制成型设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刚出模的豆腐,洁白如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这是我们祖传的酸浆点豆腐手艺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马书记骄傲地介绍道。原来,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村里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效率,更保证了品质。如今,工厂每天能订单式产出约6000斤老豆腐,经周边早市、商超销售,最后成为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味。

参观途中,一阵施工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园区一角,新建的黏玉米加工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装配设备。马书记兴奋地说:"等这批剥皮机、清洗机安装调试完,咱们村的黏玉米就能就地加工增值了!"工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产业兴旺带给村民的希望。

伴着机器的浅鸣,听着书记的侃侃而谈,看着工人忙碌的身影,通西村的集体经济蓝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想到村民的食品安全有了保障,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像这传统工艺一样,既要守住为民服务的初心,又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时依黎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同”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这天我们见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碰撞。踏入豆腐工厂,扑鼻而来的豆香中,古法酸浆点制技艺与自动化生产线相得益彰:精选黄河水浸泡的本地黄豆与黑豆,经炭火慢煮、石磨细碾后,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精准点卤,最终压制成色泽如玉的“通西老豆腐”,借由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我忽然意识到眼前这座小小厂房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保留着传承百年的“匠人匠心”,更吸纳了三十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让村集体稳定增收。

转过豆腐产业园北侧,黏玉米包装加工车间的钢结构正“拔节生长”。马书记向我们介绍,“车间配套真空包装线和千吨冷库,秋收时周边千亩玉米就能就地加工增值。”课本上铅字印刷的知识落地在了通西村这片土地上,延伸产业链的集体智慧在此展现。我们也无比期待它正式落成并开始运作的那一天。

返途中回望这片小小的产业园地,豆腐工厂的蒸汽与车间工地的焊花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忽然彻悟:司法为民的根脉,终要深扎在这飘散着豆香与汗味的乡土里——唯有俯身倾听大地的呼吸,裁判的天平才不会蒙尘。

  

今天是"三同"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通西村集体产业园——这个被村民亲切称为"造血基地"的地方。

第一站:豆腐生产车间

在豆腐生产车间。一进门,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车间里,村民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浸泡好的黄豆被磨成豆浆,经过煮沸、点卤、压制成型,最终变成一块块方正的豆腐。马书记笑着说:“我们这儿的豆腐每天能生产6000斤,冬天时产量更高,每天的利润有好几千元!”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小车间”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大幸福”。

第二站:黏玉米包装车间

接着,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的玉米包装车间。马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玉米剥皮机、清洗机、消毒机等的工作原理,并指出这里未来将会用来加工玉米,真空包装好后销往全国各地。产业园的村民们聊着变化:“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按月领工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他们的笑容里透着自豪。马书记介绍说,通过建设产业园,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让村集体年收入不断提高。

今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它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一块豆腐、一根玉米、一群人的奋斗。未来,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座“桥梁”上的一块砖,全力把司法温度传递到田野乡间。

  

雨过天晴,我们11名新录用干警按日程参观久负盛名的通西老豆腐产业园区,满心期待。进入园区,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

生产车间里,设备先进,工人们操作熟练、有条不紊。从泡豆、磨浆、煮浆到点卤、压块,工序衔接紧密。马占良书记介绍,煮浆用炭火使豆浆微糊增香,点卤用自制发酵酸浆水赋予独特风味。

回村部的路上,我注意到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种满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书记,咱们通西的老豆腐原料都是村里自己生产的大豆吗?”我向马书记问道。“咱们村里生产的豆子远远不够工厂生产所用,田里的大豆亩产大约300斤,高峰时期园区每天所用原料就能超过6000斤,临近过年时尤其多,工厂所用的大豆还有从东北等地拉来的,蛋白质含量高,豆腐颜色白而纯,成品率也更高。”

听马书记说罢,望着田垄里沉甸甸的豆棵,我恍然领悟:这豆腐藏着深意。跨区域大豆流动保障品质,恰是粮食安全的注脚——既要守好自家“粮袋子”,也要协同共济。老手艺牵起产业链,让好粮食变好物,守乡愁也鼓腰包。粮食安全是根基,乡村振兴是枝叶,根基稳,产业之树才能繁茂。

回去的路上,晚风送来阵阵豆香。这香气里,我闻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味道,闻到了城乡协同发展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司法干警,我们更应立足本职,为这样的乡村振兴实践保驾护航。

 

撰稿:王容、时依黎、李宁、王昆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