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青春期叛逆’当作标签,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子连接!”一名参加学习的家长如是说。
5月23日,兴庆法院开展亲职教育学堂,邀请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及婚姻家事案件当事人参加。活动以"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父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为核心,通过"案例警示+靶向指导+情感共鸣"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落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案例警示:典型案例唤醒监护责任
座谈会伊始,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孙锋介绍了亲职教育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特点为切入点,阐明了亲子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座谈会上,干警通过因母亲再婚缺乏关爱而致使少年犯下的故意杀人案、某少女因法律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明造成的侵权损害赔偿案及一起父母双方均不愿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纠纷案三个典型案例,直观展现家庭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引导参会家长尽己所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美的家庭氛围。"这些案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教育中的盲区。"现场多位家长在聆听案例时深受触动。
靶向指导:法律与心理双轨赋能
针对案件具体情况和反映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少年家事审判庭向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婚姻家事案件当事人当场送达《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的感情可以画句号,对孩子的爱不能画句号。”活动特别邀请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陈少娟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牛毅,围绕家庭教育主题、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现场为家长们进行指导并答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从实操角度给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建议,指导监护人强化监护责任和能力。
内心触动:情感共鸣触发教育内省
座谈会末,兴庆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柯宇结合自身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背景,引导各位家长要从“向外求”转变为“向内求”,牢记家庭关系第一位是夫妻关系,运用“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三个我”的对话方式与孩子开展平等沟通交流,共同接纳彼此、尊重彼此,进而实现亲子关系和管教方式的改善。
“家庭对孩子影响程度真的很深,我们以后一定要改进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法院分享的案例让我很受震动。”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内心很受触动,也会借此反思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最大努力呵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
撰稿:赵薇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