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期:时间酿酒,余味成花
毕业时的蓝色硕士服向工作制服之间的跨越,我用了七天时间完成,肩负着西北政法“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我矢志不渝地将宁夏作为职业生涯启航地,在此扬帆法治梦想,深耕实践土壤。
当我迈入中院大楼,心中阵阵的惶恐,而这一切的不安都在见到了法院的前辈们开始褪去,特别是当我站在院长面前,他那份超越职位的亲切与和蔼,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归属感,让我坚定:新时代青年应当打下科学理论底子,走正实践奋斗的路子!
在中院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在细微之处深刻影响了我的学习态度与工作态度,更在宏观上初步塑造了我职业观:“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脱颖而出”、“善于把‘了(le)’当做‘了(liao)’来理解”、“用好一把盐”等等,院长用以上简单易懂的哲理,对我的思想投下了重击。初期职业观念的塑造,成为了我的入职第一课。
融入期:卑以自牧,含章可真
鉴于我作为选调生,有需要在基层锻炼两年的实践要求,我有幸在院长的带领下,有了两次前往灵武法院学习交流的机会,既见证了挺膺“脱薄”图强之志,展现“喷薄”图新之势的强大意志力,更是在两级法院之间点对点指导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扎实自己专业素养,同时筑建自己的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
贺兰雪像一条巧妙的线索,不仅渗透于初识的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中,更引领我亲身踏入闽宁镇的“贺兰雪”读书会现场。这里彰显着浓厚的学风,交流开放而深刻,真正了解到它所赋予我们的坚定的政治立场、牢固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道德情操。院长在最后的发言更是高屋建瓴,点明主旨,寄语干警,引人深思。
历练期:云程发轫,培风图南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强调:“要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作为一名选调生,秉持创新包容的心态,利用所学积极投身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积极参与枫桥法庭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等工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选调生的责任与使命。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人民群众身边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肩负期望,我整装出发,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历练阶段,大新法庭成为了我成长的沃土。置于这方风气清正,氛围积极、人才济济、案件繁多的法庭,我深感荣幸与珍惜。在这里,让我知道法庭不是封闭的,法官绝不是象牙塔里的审判者,大新法庭是充满烟火气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大新法庭的法官更是接地气的主动贴近群众的人民法官。尤为难忘的是路院长来到大新法庭慰问干警,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这里要勤学不辍,精进业务;要善于倾听,与同事共谋进步;要心系群众,倾听民声,更要勤于自省,在实践中成长。”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殷嘱托。我们肩负着守护公平正义的重任,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青年手中,我将立足司法工作实践,做志存高远的薪火传承者,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供稿:王甜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