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张媛媛:从“犟”人到匠人,最美法院档案人发扬新时代“兰台精神”

  

2006年入职兴庆法院,张媛媛在法院已工作近20年。2016年,她开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2900多个日夜里,她在档案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奉献了无悔青春。她说:“要问这些年我对档案工作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繁杂、细致、重要、责任、奉献。要问我如何才能做好档案工作,我的回答是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平常心、愉悦心。从事这份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从业务庭室调至行政岗位

她在履责转换中“华丽变身”

张媛媛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档案室的情景——一本本纸质卷宗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密集架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干燥剂的味道。

2016年6月,张媛媛从审判部门被调至档案室工作,一切从零开始的她,其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翻开审判案卷,泛黄的纸张、褪色的笔迹,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那一刻,她认识到,档案是法院工作的真实记载,一定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做好这项工作。

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张媛媛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一有空闲,便“恶补”关于档案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档案知识,她便通过上网查询和捧读档案系统操作手册,一点一点琢磨、一处一处攻克。她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犟人”精神。因为她深知,档案工作是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法院档案人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

深耕档案管理近十载

她是档案工作的“主心骨”

2018年,为完成“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单位”达标验收的工作要求,张媛媛对标对表档案达标一项项指标,分条缕析、攻克难题。

面对多达30余万卷的纸质档案,张媛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头扎进了纸质档案的加工工作。对所有库藏档案按新标准重新整理,对接法院系统办公平台与电子档案系统,加快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凭着这股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兴庆法院档案室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档案达标验收。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后,兴庆法院档案室结合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件规范整理的要求和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类别将档案资料分类、排列、编页。张媛媛主动对照相关要求,制定整理方案,严格执行落实,实现各类档案内容清楚、排序规范,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后,为配合本院“回头看”工作实际,她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保证档案室资料随时可查,为本院干警调阅卷宗提供方便。同时,她提出模板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将日常档案管理作为验证教育整顿各环节落实的重要抓手,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创新提升、积极转化成果。

近年来,兴庆法院档案室不断健全完善档案工作制度、理顺档案工作机制、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加强档案增量的电子化和存量的数字化工作,使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形成了资料齐全完整、管理科学规范、检索智慧便捷的良好工作格局。

2024年以来,兴庆法院档案室已对外接待当事人、律师查阅卷宗6214人次,调取复印卷宗材料94000余页;对公接待公安、检察院、纪委等单位查阅卷宗916人次,调取复印卷宗材料23400余页,对内借阅卷宗325卷,804册。

细心耐心业务能力强

她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我是一名律师,因工作需要经常到法院调取案卷材料,档案室工作人员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我调取的案卷材料年代久远,但是档案室工作人员态度热情、工作细心,很快便将我需要的材料交给我。”近日,兴庆法院接连收到2名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为档案室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点赞。

“媛姐,请帮我看下某某案卷中有没有当时保全扣押的涉案车钥匙?“有呢,我已经查到了。”从张媛媛手中接过涉案财物,执行法官不禁感叹其工作的高质高效。

面对满屋林立的档案密集架、卷帙浩繁的各类业务案卷,作为同事眼中档案管理的“最强大脑”,张媛媛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做到“提名知卷”。

今年5月的一天,某单位工作人员到兴庆区法院档案室求助,要查询2007年的60多份法律文书。由于时间跨度长、案卷材料多,档案系统暂无法查询。此时,就连当事人也觉得希望渺茫。

可在张媛媛心里,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不影响正常对外业务接待工作的情况下,张媛媛“按图索骥”,加班加点在浩繁的材料堆中精准查找相关法律文书,终于成功查阅到当事人所要的17年前的所有材料。

在档案室工作的近十年来,张媛媛始终坚持热情主动接待每一名当事人,致力于减轻当事人的负担,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档案借阅服务。她是赢得领导同事一致好评的“兰台工匠”,更是群众眼中细致服务的“贴心人”。

引万道清泉辛勤耕耘累亦喜,倾一腔热血雕心铸志苦也甘。张媛媛满怀对法院档案事业最质朴的爱,十年如一日,用专业诠释责任、用奉献书写情怀。法院档案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令人羡慕的显赫声名,但面对这独有的“战场”,他们用“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以及“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倾情诠释着法院档案人自己的工匠精神。

 

供稿:杨诗华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