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兴庆区人民法院速裁审判庭庭长贺晶婕、法官助理董经华,做客“银川交通音乐广播”节目直播间,通过在线问答、以案释法,为广大听众朋友们解答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发生交通事故后,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都包含哪些项目呢?在法院诉讼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参加哪些程序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设置有哪些便民举措呢?在半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中,两位干警结合典型案例,就交通事故案件的诉讼指引和有关民事赔偿热点问题逐一为听众们进行了解答,提醒司机朋友们一定要安全出行,引导交通事故受害者积极有序主张合法权益。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精彩答疑。
主持人:在您日常处理的案件中,交通事故纠纷争议一般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贺晶婕: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是典型的侵权纠纷,发生于事故当事人之间,也会涉及到保险理赔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责任承担有争议,一些当事人不认可事故责任认定,法院会根据事故认定书并结合事故发生经过和当事人过错程度认定责任比例;二是,赔偿范围有争议,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两大类,其中人身损害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财产损失包括车辆维修费、个人物品损失费(如手机、手表因事故受损)、停运损失费(如出租车、货车等营运车辆维修期间停工产生的损失)等,例如,误工费的认定,法院会根据个案情况以当事人实际减少收入或者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进行核算,停运损失费的参照依据为我区上一年度交通运事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以及营运成本等因素,今年我院认定出租车停运损失标准为300元/天、网约车标准为280元/天;三是,对保险理赔发生争议,主要涉及侵权人是否投保、保险赔偿限额范围大小、有无免责情形等。
主持人:如果想要通过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处理纠纷,都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提交哪些材料?
董经华: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程序与一般民事案件基本一致,分为诉前调解和诉中审理两个阶段。首先,诉前调解程序主要包括: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法院审查诉讼材料、法院将诉讼材料送达对方当事人、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等,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本次纠纷就此化解,调解不成功的就转入诉讼程序,另外,交通事故案件中人身损害占比较高,申请医疗费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因果关系鉴定的较多,为节省老百姓时间成本,该类案件将在诉前调解阶段进入鉴定程序。其次,诉讼程序就是老百姓通常理解的“打官司”,进入诉讼程序后,依次包括缴纳案件受理费、领取开庭传票、参加开庭审理、签收判决书、申请强制执行等程序。
当事人起诉应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民事起诉状、二是原被告身份资料(例如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代理人或律师授权委托材料等)、三是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事故认定书、门诊病历、住院病案、医疗费票据、误工证明、工资银行流水、护理费合同、发票、财产维修发票、购买凭证等。
主持人: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设置如何减轻群众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
贺晶婕:我院在银川市交警支队兴庆区一、二大队设置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发生纠纷后,当事人不出交警队就可以来到法庭申请调解或者诉讼,从空间、时间上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了纠纷化解“无缝衔接”;其次,法庭通过与交管部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等建立了联动机制,构建“法院+”的多元化解模式,实现矛盾就地化解、赔偿及时到账,2023年我们在诉前就化解了600余件交通事故纠纷,为当事人减少了诉讼成本约100余万元;在审判阶段,巡回法庭配有经验丰富专业法官审理案件,实现纠纷化解公正与效率兼顾;最后在调解或判决后,经法官督促,保险公司可以在无争议范围内先行赔付,及时保障当事人的胜诉权,真正实现了“快立、快调、快审、快到账”。
面对高居不下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兴庆法院通过府院联动设置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建立道交一体化平台,打造交通事故纠纷“法律超市”,为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多元解纷方案,有效提高了该类案件办案质效。接下来,兴庆法院将继续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不断延伸司法职能,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
供稿:董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