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婷 兴庆法院执行局法官
2022年年底,我如愿穿上了向往已久的法袍,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从助理到法官,身份的转变,亦是责任的转变。离开熟悉的民事审判工作,进入执行局,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我像踏入了新世界,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充满了成长的新鲜与快乐。同时,陌生的工作也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脑海里总是不停的想问问自己,干的行不行,好不好。而答案不会凭空而来,只有潜下心来,重视对法条法规的研究,才有为民办事的底气,只有跑开腿来,深入对案件的调查,才有解决纠纷的办法。只有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不断提升司法工作现代化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答好司法为民的时代问卷。
学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就要见微知著,做到“研”之有物。一是要求“深”。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工作直面群众所需,这便是我们最大的课堂,人民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深入调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使调研成果做成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二是要求“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言:“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就一案而讲,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查清个案事实,化解当事人矛盾,达成案结事了。就类案而讲,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有利于总结类案经验,提高办案效率,实现“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通过形成社会共识,推动诉源治理。
学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就要实事求是,做到“研”之有据。要求“实”,就在于脚沾泥土,真调查、敢较真,在于一针见血,善于思、成于策。今年2月,我开始办理执行异议案件,当事人的异议是对执行工作的发问,而我们的审理结果就是对当事人的回答。回答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答案对不对。这要求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心思考,从而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对于异议理由成立的,要敢于直面错误,及时更正。对于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要做好释法说理,让当事人理解执行工作。
学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就要久久为功,做到“研”出必行。一是要求“准”。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既要了解“是什么”“怎么样”,又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要把准的要求始终贯穿于这两个阶段。二是要求“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的办法要切实可行,要解当下,更要立长远,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进入执行局工作的这大半年里,我们经常听到的叮嘱就是,要多从结案方式上下功夫,不能简单的想着只要按流程终本就好。案子来了,要多想办法,执行措施的目的是为了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而不是为了拘留而拘留,为了限高而限高。执行工作是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的路不好走,需要执行的决心,也需要执行的智慧。虽然我办理执行案件的时间并不长,但从办理的案件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申请执行人的迫切心理和执行法官的工作压力。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在审理执行异议案件时,更加关注当事人异议背后的本质需要是什么,从解决问题出发,寻找推动执行案件顺利进行的可行办法。
古人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要成栋梁之才,既要德配其位,也要才配其位。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将肩负起以司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提升工作能力的源头活水,也是我们提高政治本领的方式载体。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我们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用“奋斗之笔”答好司法为民的时代考卷。
——本文系金俊婷在2023年第六期兴·青年
理论学习读书会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