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干货收藏!兴庆区人民法院总结电信诈骗套路, 帮您及时止损!

  

电信诈骗方式不断翻新,受骗人数不断上升,兴庆区人民法院结合审判案例,总结反诈套路,帮您及时止损。

敲黑板!敲黑板!

以下内容很重要,请搬好板凳认真听!

 

案例警示(一)

2020年5月份,被告人段某通过诈骗团伙培训后参与到诈骗活动当中,通过在tinder、网易花田等软件上将自己包装为成功男士,向单身女青年打招呼聊天的方式寻找诈骗目标,期间,段某使用虚假身份在微信上与被害人李某聊天,在取得信任后,由诈骗团伙成员“胡子”指导李某通过“火币网”购买数字货币后,按照其要求将数字货币转到其提供的地址,在第一次让李某返利提现后继续让李某进行投资,致使李某在银川市兴庆区家中被骗金额共1179033.10元。

法官提醒:

对任何超高收益的网络投资理财都要保持警惕,广大人民群众要以此案为戒,增强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辨别意识和防范能力,不要轻信天上会掉馅饼,一旦发现上当受骗,立即报警,并保存相关证据,让不法分子早日归案。

案例警示(二 )

2019年7月开始,被告人董明知他人收购银行卡后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但仍为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通过微信兼职群发布收购银行卡信息等方式向社会人员收购银行卡。被告人董收购银行卡后贩卖给电信网络诈骗人员“小福”,其贩卖的银行卡为他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致使多名被害人转入银行卡的资金98.3万元无法追回。

    法官提醒:

保管好个人的银行卡,保护好个人信息,请勿向不明真相的个人、单位提供与个人有关的信息,加强防范意识,捂好钱袋子,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有一大波“骗术”正在逼近!

骗术1:冒充学校教师职工,骗取家长钱款

某中学一新建的班级微信群里,“班主任”通知新生家长缴学费,有12位新生家长向骗子的银行账户进行了转账。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是通过一名家长发布在QQ群中的微信群二维码,潜入了这个新建的微信家长群,最后冒用班主任本人的头像、昵称实施诈骗。

骗术2:刷单诈骗

李某经人介绍通过APP开始刷单赚钱,先后刷单两笔转账共计5000元,“工作人员”称必须刷单5笔才可以返佣金,李某按照要求进行刷单,但转账金额及佣金均未支付。

骗术3:“点赞”诈骗

张某在一个超市门口看到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的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发至社交平台, 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形式让张某进行转账2000元。

骗术4:“低价引诱”诈骗

谭某通过 QQ软件,从QQ好友处低价购买二手手机,谈好价格后通过微信扫描转账1000元,后发现被骗。

骗术5:“购买游戏装备”诈骗

李某在玩一款游戏时被要求支付资金进行解冻所销售的游戏装备,后李某按照要求支付款项7200元,犯罪分子收到钱款后转移、挥霍。

             

 

               兴庆区人民法院温馨提示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做到“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做的“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

   6.凡是让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最后

希望大家都能一眼看破骗子的圈套

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记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给自己的钱包多一层保护哦!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